冯秀山随笔:今天,我们如何上网 | |||||
煤炭资讯网 | 2007-11-30 10:35:02 要闻 | ||||
山西古交西山煤电集团公司镇城底矿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06年底,中国网民人数达到1.37亿,占全国总人中的十分之一。 网民在网上可以评点时事、发表文章,网络内容随时更改不断刷新,网络强大的开放性和交互性使其成为“天然活水”,上亿网民的智慧在文化活水中充分交流抒写。人世间发生的一切,都难逃在网上供人点评的“宿命”。网络虽不能代表所有人的意愿,但也是凝聚民众共识、构建主流文化必不可少的重要“关口”。当今时代,数字化的生活方式已经不可逆转,人们无论愿不愿意、会不会上网,都在信息时代的情景中生活。 高度开放的互联网在带给人们方便和自由的同时,其欠缺自律的特性使它还展现出异常浮躁的另一面。一些正常的社会问题在网络上被高度异化,辱骂、人身攻击成为网络一景,色情、低俗的文字和图片泛滥成灾。打开现在的博客和论坛,充斥眼帘的是美女帅哥们在忸怩作态、哗众取宠,网络非道德文化的挑战不断出现。 面对冲击与挑战,是袖手旁观放任自流,还是将其视若洪水猛兽围追堵截,抑或是积极引导信赖呵护,这已经成为考验领导智慧和包容度的一道难题。领导者必须意识到,网民大多是有文化的一族,也是网络的参与主体,只有对他们予以充分信任,才能焕发其创造的热情。只有与他们平等对话、共同防范,才能打造一张疏而不漏的防御网,从而有效扫荡网上的乌烟瘴气。这种信任,是健全社会和健康文化自信心的强力表现。反之,对负面信息进行堵截严打,上演你追我躲的猫鼠游戏,由于网络文化的虚拟性和流动性而大量浪费行政资源增加社会成本,结果往往还会扑空。面对同一个大千世界,彼此之间的价值理念不可能只有冲突,没有共享、合作和交流。领导和网络建设者要从“家长型”向“服务型”角色转变,根据网络的内在规律办事,综合运用各种手段艺术地加以引导,与网民互相尊重、信任、沟通,求同存异,共同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和共建共享的精神家园。 对广大网民而言,要明白对网络文化的包容与接受并不是没有道德底线的,不能将自己的良心和道德都完全弃之不顾,不能只图一己的快感而放弃对社会的责任。别忘记那些未成年的学生和孩子,他们也许就是您的孩子您的弟妹,他们正处在求知欲最强的时期,他们渴望通过网络获取知识认识世界,他们的判断力鉴别力还十分有限。您忍心用网上现在这些低俗不堪的内容来污秽他们清澈的眼睛和纯洁的心灵吗?在社会转型期的迷茫和混乱面前,我们只有用心注视人生,以憔悴般的自我毁损换回勉为其难的生存技能;我们须守住人类的最后屏障,来完成对社会最基本的义务,并付出崇高的奉献;再也不能表现出与自身知识很不相称的浮躁,也不敢崩溃在伦理道德的圣洁面前;要以并不高智却真诚的心性审慎地认识和创造人世的美好。摒弃我们内心的浮躁和不安,平心静气上网,和和睦睦交流,创造和谐、繁荣的网络世界,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胡锦涛同志最近指出,要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推动网络文化发挥滋润心灵、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作用,努力开创我国网络文化建设的新局面。我们所有人都当为此目标奋进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