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煤市分析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煤价行情  在线投稿  | 西北站  华中站 | 特约通讯员档案

——新疆吉木萨尔县石场沟煤矿的创业路

创业 、从这里开始

煤炭资讯网 2007-11-30 11:21:39    要闻
创业 、从这里开始

    编者语:在我国煤炭资源大开发的滚滚热潮中,面对这片热土上的一个个煤矿产生,人们往往却难以得知煤矿建立初期那鲜为人知、可歌可咏的故事。随着哈煤煤田的开发足迹,一大批走在创业道路上的人们正在那片神奇的土地上纵横驰骋、创立新功。“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借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献给那些至今仍在创业的道路上艰辛跋涉的人们。


                      
创业 、从这里开始
                                           
                             沙文飚

    当山外的第一缕阳光刚刚透过地平线时,远在吉木萨尔县大山深处的石场沟内已是一片忙碌,对此,世代在这里居住的哈萨克牧民们最初也是很不明白,他们在心里纳闷,即使是再勤快的人也不会睡得这样晚,起得这样早,这样一伙忙忙碌碌的人们到底在干些什么?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身边所发生的转变,牧民们终于明白,石场沟要有大变化了。

    2004年4月21 日,对于哈煤集团第一批抽调远赴吉木萨尔县工作的23 名职工来说,这将是一个永远难忘的日子,随着车辆的缓缓起步,车厢里一片寂静,唯一响起的只有一首录音机里放出的老歌《送战友》,此时此刻,每个人的心里都充满了离别的伤感和对新环境的迷惘,但是,大家心里都明白,艰难的第一步已经迈出,无论前进的道路充满怎样的坎坷和险阻,都只能迎难而上,并且战而胜之。于是,就从这一天起,创业者们的命运已经和吉木萨尔县的另一个名字——力拓公司紧紧相连。

    如果用公司一位领导的话来解释,“力拓”两个字的意思就是要具备用手来打石头的精神和毅力,才能在最艰苦的环境中创造出一个新世界,尽管来之前大家对恶劣的环境有了一定的思想准备,但真正来到石场沟后,这时的生产、生存状况之差还是让人们吃了一惊,当时的吉新煤矿只是在国家“十五”规划的要求下进行了9万吨矿井技改的立项工作,采煤方法用的是落后的仓柱式采煤法,生产能力和回采率极低,煤层倾角28℃,井下所有巷道基本无支护,巷道断面积回风仅为2—3平方米,进风侧不足5平方米,而且绝大部分是裸巷,矿井供电仅有单回路,6千伏电源线直径为16mm,矿井地面一部100kVA变压器要同时为井上、井下供电,而且没有任何保护措施,全矿井下只有一部通讯电话,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整个矿井不具备最基本的安全生产条件,更为糟糕的是,这样的问题并不仅仅存在于吉新煤矿,在随后接手的安信、红山洼、双安3号和保盛这四个煤矿中,人们发现,几乎所有的矿都存在着和吉新煤矿相似的问题,有些甚至还不如吉新煤矿,对此,包括领导在内,几乎每个从井下上来的人心里都是沉甸甸的,情况的恶劣超乎了人们的想象,需要解决的问题实在太多,各种困难像一团乱麻摆在创业者们的面前,到底该从哪里下手呢?

    面对这种情况,公司领导的头脑始终保持着高度清醒,在经过了短暂的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后,一份周密可行的力拓公司中、长期发展规划书出台了,并被立刻报送集团公司审批。同时,公司领导决定兵分两路,一路由公司领导田胜荣、陈义东率领,以吉新煤矿为主要基地,对公司所辖的五个煤矿进行不同程度的安全、生产技术改造,重点是改造吉新煤矿和红山洼煤矿,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恢复生产,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利润,另一路由公司领导易仕伦率领,在吉木萨尔县城设立办事处,包括公司的财务、劳资、供应、办公室等业务部门,负责日常的各项职能任务,协调和当地政府及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公司同时还结合实际号召大家,“以老一辈三道岭人的创业精神为榜样,苦干一千天,再创新辉煌。”就这样,一场旷日持久的、有计划的、艰苦的战斗打响了。

    应该说,从4月21日进驻石场沟煤矿后,由于人员少,工作头绪多,几乎所有的人都在满负荷,甚至超负荷地运转,第一批23人中除去县城办事处和各矿留守的火工品、安全管理人员之外,留在吉新煤矿的已所剩不多,这些人当中,既有长期从事企业管理和在机关工作的同志,也有在基层一线做具体工作的同志,但无论以前是什么,从今天开始,他们都必须适应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双重身份,每天深夜,在这所简易的小四合院里,星星点点的灯光经常会亮到三、四点钟,就在这灯光下,就在这小屋里,公司的领导们在谋划着技改方案,工程技术人员在研究着设备图纸和说明书,就连后勤人员也在准备着明天的早餐,常常是在领导们“早点休息”的督促声中,这些灯光才会逐渐熄灭,但到了早晨八点钟时,不用任何人招呼,这些人又会自觉地起床、洗漱,重新开始第二天的工作,这是因为只有他们自已心里才知道,明天还有那样多的工作等着自己去做,有那么多的心等着自己去操。

    “董炎堂”这个名字对于许多人来说都很熟悉,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集团公司劳动模范、井采公司机厂副厂长,他在年近五十的时候放弃了矿区优越稳定的生活,进行了自已人生的第二次选择,到吉木萨尔县创业。到来之初,看到原有矿井的落后状况后他心急如焚,为此,白天他经常深入到井下生产一线、检查安全隐患、安装机电设备,晚上又顾不上休息,带着同来的其它人一起研究设备说明书和图纸,每当有人劝他注意身体,早点休息时,他总是淡淡地笑着回答:“我没事,还能扛得住。”6月28日晚上10点钟,红山洼煤矿井下水大,为了保证煤矿不被水淹,董炎堂身先士卒,组织人员安装水泵进行抽水,在工作中不慎手被电缆压伤,鲜血怎么止也止不住,在送往医院急救的过程中,他咬着牙没吭一声,还咛嘱其它人今后工作中一定要注意安全。在转院到乌鲁木齐空军医院治疗期间,恰逢七十多岁的老父亲也在乌市看病,并被诊断为绝症,看到年迈的父亲病魔缠身,而自己却无能为力,董炎堂的心里是那样的酸楚,但是,当他伤势稍好决定出院时,他却顾不得自己兄弟的埋怨,重新又回到了吉木萨尔的石场沟。用他自己的话说:“自古忠孝不能两全,这里更需要我。”

    在吉木萨尔县的大山深处,有着数不清的沟沟坎坎,但最令维吾尔族媳妇沙达提心痛和难忘的,却是距安信煤矿约200米处拐弯的小山坡,第一次看望丈夫阿迪利时,看到这里的艰苦环境和丈夫黝黑的脸庞,沙达提的脸上泪流如注,但冷静后她立刻就在心里有了一个决定,不管家里工作再忙,孩子再小,过一段时间就一定要来看丈夫一次,她想到了,也做到了,在之后的几次探亲里,她再也没有掉过眼泪,只是在不停的为阿迪利洗衣服、做饭,陪丈夫聊天,逗他开心,但是她却在私下和别人说:“我每次来的时候都很高兴,但走的时候,特别是快要翻过那个小山坡时,自己的眼泪却怎么也止不住。于是,小山坡便成了她和丈夫记忆中最甜美的回忆。和沙达提一样,尽管目前煤矿生产、生活设施和以前相比有了很大改善,但几乎所有来过煤矿的家属都在这里掉过眼泪,不过,当她们看到这时的人和事时又立刻会坚信,同样是在这片土地上,若干年后,通过亲人的努力和付出,自己眼中流出的将会是丰收后的喜悦泪水。

    这就是被当地的人们称为“力拓之路”的一条长达9公里的砂砾公里,然而,谁又能够想象,就是这短短的9公里,在雨雪天竟然要耗费汽车3个小时才能通过,矿山今后要发展,这样的道路能行吗?花再多的钱也要把路修好。为了把路修好,公司领导多次实地进行勘察、指挥机械进行施工,和当地政府一起协调与牧民间的各种纠纷,最终使道路顺利通车,8米宽的车道,60吨承载能力的宽阔道路在无声的宣告,哈煤集团要扎根在这里长期发展,哈煤集团也有能力、有实力在这时发展,如今,修路的优势已经显现,出于载重量大和保护车辆等因素,许多拉煤的用户宁愿多走十来公里,也愿意到石场沟的吉新煤矿来拉煤,许多大型矿山物资更是通过这里源源不断的运到矿山,不仅如此,公司还利用自有的简易设备,在兼顾生产、销售的同时,对吉新煤矿至红山洼煤矿的7公里山路,红山洼煤矿至水西沟的山路进行了拓宽和铺垫。这些四通八达的道路不仅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前来洽谈业务的用户坚定了合作的信心,更为哈煤集团在群众的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从前期对吉木萨尔县五家煤矿的考察、重组意向洽谈到后来的集体拍板、抽调人员进驻石场沟,作为力拓公司的坚强后盾,集团公司的各级领导和东部矿区的几万父老都始终坚定不移地和创业者站在一起,倾其所有、尽其所能地为力拓公司的发展创造条件,几乎就在入驻的同时,集团公司的大批矿山物资和资金就已陆续到位,集团公司生产、安监、规划等部门的领导更是不避艰险,来到山里实地考察、调研,为煤矿的发展献计献策,7月,由集团公司领导李春生、崔洪闯新自带队,各级职能部门组成的工作组来到吉木萨尔县现场办公,在听取了力拓公司领导的工作汇报后,就在这间小小的陋室里,集团公司领导充分肯定了力拓公司前期所做的工作,高度赞扬了力拓公司员工们身上所体现出的老一辈三道岭人的创业精神,并确定了公司今后的发展方向,为力拓公司的明天规划出一幅锦绣的蓝图。

    “家乡的父老在关注着你们,我们的心永远和你们都是相连的”。8月1日这一天,集团公司金秋艺术团、青年艺术团来到了吉木萨尔县的大山深处,为力拓公司的员工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慰问演出,其间,主持人的寥寥数语便引得许多人黯然泪下,这是为创业艰辛而流下的感慨之泪,这更是对亲人理解而流下的幸福之泪,听了这番话语,力拓人的心热了、暖了,尽管前方的路漫长而又坎坷,但只要拥有了这份厚重的理解、支持,一切又算得了什么?

    “守得云开见日出,终教旧貌换新颜”,从4月下旬开始,力拓人利用半年的时间,齐心协力、艰苦奋斗,每天平均工作十几个小时以上,克服了种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对公司下属的五座矿井的生产、生活设施进行了大面积的改造,使煤矿的安全生产条件基本上得到了保证,职工的生活设施、环境有了很大改观。生产方面,重点以吉新煤矿和红山洼煤矿为主,对吉新煤矿的井下运输系统和采煤方法进行了改造,在井下掘进了一条长达230米长的平巷,并安装了一部300米的皮带和三部26B溜子,淘汰了以前所采用的仓柱式采法,根据矿井的实际情况,从8月初开始布置了一条短臂倾向工作面,采用单体液压支架,箱形梁、金属网支护,这两项工程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劳动强度,而且使工人的安全作业环境有了可靠的保证,从5月开始,公司还分别对吉新煤矿、红山洼煤矿和安信煤矿的供电系统进行了改造,使之形成标准的双回路电源,在吉新煤矿井下修建安装了移动变电站,为新设备投入使用提供了安全可靠的电源。

    伴随着井下技术改造的步伐,地面的工业广场、职工宿舍、浴池、食堂、地衡等辅助设施也都逐步建成投入使用,随着第一场大雪的悄然而至,石场沟内银装素裹,室外的气温虽然寒冷,但力拓人的心却是热的,在井下工作了一天的人们在洗过了一个舒服的热水澡后,坐在有暖气的宿舍里,看着刚刚安装好的有线电视,享受着一天当中最安逸、闲适的片刻,他们的内心充满了创业者的成就感和喜悦感,这所有的一切都是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来的啊!

    仅仅半年的时间,仅仅是180天,当许多人再次来到石场沟时,他们为眼前所发生的变化而感到吃惊,但是又有谁知道,为了眼前的这一切,创业者们付出了怎样的艰辛和汗水,大家的脸黑了,身子瘦了,眼窝塌陷了,头发也少了,但是创业的信念却更加坚定了,作为开发西部煤炭市场的先遣部队,力拓人深知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他们将坚定不移地贯彻集团公司“资源扩张”的战略思想,发扬老一辈三道岭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着眼未来,再创辉煌。

    石场沟的山和水可以作证,若干年后,这里将会绿树成荫,这里将会高楼成群,就在这块荒芜的土地上,一座现代化的矿井将会拔地而起,但是人们永远也不会忘记,有这样一群拓荒者曾经最先来到这里,默默的奉献,辛勤地耕耘,用自己朴实无华的言行,构筑了哈煤集团西征途中最坚实的堡垒,写下了三道岭人创业史上最辉煌的篇章。
 

本网通讯员:沙文飚 编 辑:晓岚


本网通讯员:沙文飚      编 辑:晓岚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www.cwestc.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煤炭资讯网原中国煤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