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煤市分析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煤价行情  在线投稿  | 西北站  华中站 | 特约通讯员档案

对校园文化建设途径的探索

煤炭资讯网 2007-12-18 20:37:07    要闻
对校园文化建设途径的探索        作者系陕西蒲白矿务局

    学校的魅力在于它有着丰富的智力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学习思考和探索研究的氛围就是一种吸引人、教育人的力量。学校没有文化,学校不引导学生和教师去探索求知,也就不成其为学校,也就失去了学校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学校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学校传统、校风校貌的综合体现。校园文化的形成应该是校长、教师和学生所具有的共同理念,同时又以特写的学校历史和传统为基础。校园文化就是一个学校的品牌,一个学校的文化教育力。健康优美的校园文化能给师生创造一个有形而庄重的心理“磁场”,又能在无形中统治着全体成员的灵魂,具有“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魅力。在我们看来,一所好的学校,一定有优秀的校园文化,而优秀的校园文化就是一所学校的品牌,品牌就是特色。“让校园文化成为全面育人的辐射源,成为素质教育的能量库,成为一部无声的教科书。”这就是校园文化的终极追求。

    建设校园文化,是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工作。笔者以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从隐性文化的建立和传统文化的传承入手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既要重视学校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更要重视学校精神文化建设,也就是既要重视显性文化的建设,又要重视隐性文化的建设。校园的显性文化比较容易建立,难的是隐性文化的建立和传统文化的传承。隐性文化是指一个学校的校风、教风、人际关系以及一些看不见但又影响学校发展的因素。比如,学校风气好,人际关系简单,学术研究氛围浓郁;干群关系和谐,师生关系和谐,工作态度积极,学习态度端正等等。如果能够建立这样一种隐性文化,这所学校在社会上就会有极高的声誉,学校的发展就会显现出强大的后劲。传统文化指的是一所学校多年积淀下来的、对师生的价值观念起导向作用的文化观念。如何让一代又一代的年轻教师认真地继承学校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则是在学校文化建设中需要校长思考和解决的又一个问题。学校应从传统节日庆典插手,编制《校园文化手册》和《教育成果画册》,培植培育校园文化建设的土壤。
    
    二、 从管理的人性化入手

    校园文化的灵魂是学校精神,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要想使学校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高层次的管理必须依靠校园文化升华出的人文管理文化。因此,校园的管理应趋于人性化。具体点说,就是要加强科学管理实行民主决策、对师生进行人文关怀。在活动中,体现校园文化精神。给学生一片天空,让学生去遐想;给学生一片沃土,让学生去耕耘,在实践中去体验、自我锤炼,在锤炼中自我净化。
    
    三、 从创新校园文化的有效载体入手

    从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学校的体现,是一所学校独特的精神风貌,蕴含着一种潜在的力量,建设校园文化就需要有形的载体,而这个有形的载体就是活动。马连卡科曾经说过:“只有一个人长时间地参加了有合理组织的、有纪律的坚忍不拔的和有自豪感的那种集体活动的时候,性格才能培养起来。”学校应当把适合师生身心健康和发展需求的活动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通过活动来显现文化、弘扬文化。学校应利用各种重大节日活动、文艺汇演、演讲会(赛)、主题班、团、队会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增强其收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拓宽学生自我展示才华的空间。如在艺术节汇演活动中,学生们旺盛的精力得到健康地挥发,从而净化了心灵、陶冶了情操,建立了良好的同学友谊和融洽的师生关系;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接触社会、了解自然、关心国家、善待人生、珍爱生命、奉献社会、美化生活的良好心态和高尚的人格品质,创造着积极向上的文化精神。
    
    四、从办开放式教育入手

    学校应通过向社会、向家长开放活动、开放课堂,让社会和家长来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传扬校园文化,增强其文化精神的辐射力,提升文化的影响力,提高学校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要持续推动课改,在课改工作中,引导校园构建学习型组织,不断加深对课程改革的领悟,加强新课程教学研究。老师们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式,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文化氛围;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营造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识;实施“讨论探究”式新课堂教学模式,不断给学生创造动手、动口、动脑、动心的实践空间和场地,搭建“张扬个性、展示自我”的文化平台;实施校本资源开发,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努力营造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文化空间。
    
    教师是校园文化的形象大使。学校应通过外出学习、培训、拓展训练,邀请专家讲座等举措,使教师业务理论知识、教学研究和教育改革水平与能力不断提高,形成创新性和启迪性的思维。应通过活动,使教师形成较高的师德风范,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道德情操、敬业精神、工作态度、为人处世的层次,形成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巨大辐射作用,打造了良师益友、名师高徒的人文气氛围。
    
    学生是校园文化的传播者。学校应把进行校园文化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校园文化素养作为重点工作,让他们学会感恩,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自然。学生从中感悟老师每根白发里的故事和学校艰苦创业的历程,增强其对校园精神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集体荣誉给个人带来的凝聚力和个体给集体带来荣誉的向心力;让学生和学校同呼吸让学生感悟自我的主体地位。在这种:“校兴我荣”氛围的熏陶和感染中,产生“校兴我荣”的情感动力。学校发展的势头,鼓舞了他们的思想活力;学校的一草一木所富有蓬勃的生机,激励着他们独有建树地进行思考现实、思索人生、畅想未来;凝聚成求学有追求,做人有修养和“立大志、做大事”的精神。
    
    校园文化从精神、制度、物质三个层面上加强建设的途径还很多,还是个广阔的研究领域,许多工作还有待于去探索。
本网通讯员:万江华、朱长翠 编 辑:和扬


本网通讯员:万江华、朱长翠      编 辑:和扬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www.cwestc.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煤炭资讯网原中国煤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