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学发展观打造平安和谐矿区 | |||||
煤炭资讯网 | 2007-6-21 8:40:05 简讯 | ||||
建设平安矿区、构建和谐社会,是在煤矿企业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既反映了职工群众对建设文明富裕新生活的美好愿望,也反映了煤炭行业提升社会形象和行业管理水平的客观要求。从煤炭行业发展实际来看,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才能在煤矿企业发展的同时,建设一个安全生产、平安和谐的矿区。 一、安全生产是构建和谐矿区的根本前提 1、构建和谐矿区是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煤炭行业发展战略的根本提升。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是党中央在新世纪、新阶段提出的新的战略思想,二者是前提与保障的的关系,也是途径与目标的关系。离开了科学发展观的统领,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就无法实现。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从煤炭行业近年来的发展来看,以人为本的核心地位,在构建和谐矿区中尤为重要,专家和媒体在剖析煤矿重大伤亡事故时,惊呼煤炭行业超能力生产的问题。河北某煤矿设计能力为40多万吨,发生重大人身伤亡事故后,媒体在现场拍摄到的生产统计牌板上,月产竞在6万多吨,以此计算该矿实际生产规模,已达100万吨,不能不说,是这些不顾矿井生产能力,不顾职工生命安危的追求高额利润的“利益驱使”发展观,夺去了煤矿工人宝贵的生命。在事故发生后,矿区哭声一片,职工忙于寻找亲人,领导忙于应付国家机关监察,整个矿区生产在强烈的冲击下严重瘫痪。没有平安,更没有和谐。 2、构建和谐矿区,是在保障人的生命健康和人的生存的根本前提下,矿区生活水平和职工生活质量的根本提升。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毅中指出:“以人为本,首先要以人的生命健康为本,人的第一需求是生存的需求,是人生命的需求。经济的发展应该建立在人力资源充分发挥的基础之上。”煤矿工人如果连生命健康都没有保障,享受发展成果的一切的一切,都无从谈起。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之一,就是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地位。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始积累,是以牺牲劳动者的生命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发展。我们虽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不能一味增加人力资源消耗和靠工人劳动强度的增加来实现经济的发展。否则,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和谐矿区,就失去应有的政治基础。 3、构建和谐矿区,是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在煤炭行业的具体体现。矿区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部分,构建和谐矿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部分,是新世纪煤矿工人对文明富裕新生活的热切期盼。煤矿工人是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从事艰巨作业的劳动者,安全是煤矿工人享受生活的最大福祉。我们可以说,百万吨死亡率为百分之几,而对于一个人,一个家庭,也正是这百万分之一,就造成了灭顶之灾。记得有一位煤矿企业安全监察局局长曾说过,看了新华社对一次煤矿安全事故的报道,他经常在脑海中浮现出那段场景描述:“手携稚子夜归院,月冷房空不见人”。以此来告诫各级管理者,要从情感上体会事故给职工家庭造成的“塌了天”的感受。所以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维护职工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和根本利益,在煤炭行业的具体体现集中到一点,就是要首先保证职工的生命安全。正如李毅中指出的:“人民的生命健康如果没有保障,人民就不能安居乐业,社会就不能安定和谐。” 二、构建和谐矿区面临着安全形势的严峻挑战 每一个煤矿人都懂得的第一句铭言,就是“安全为天”,各级领导时刻告诫自己,“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各级组织要求广大管理人员把“安全生产做为第一要务”。国家安全监督局上升为总局,各地煤矿安全监察局全面升格,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煤矿安全生产的高度来重视。作为煤矿经营管理者,客观讲,我们为煤矿安全生产挖空心思,绞尽脑汁,甚至无所不试是。然而,事实上,煤矿安全生产的形势和态势如何,请看一组数据: 自2003年10月份以来,我国连续发生了三起百人以上的煤矿特别重大的瓦斯爆炸事故,其中,阜新孙家湾“2.14”事故为建国以来第二大,45年来最大的一次煤矿事故。 2004年1—5月份,发生10人以上死亡事故23起,死亡人数682人,比去年同期增加10起,死亡人数比去年同期增加1.6倍。其中,特大事故发生19起,死亡316人。同比增加9起、162人,分别上升90%、105.2%;特别重大事故发生4起,死亡366人。同比增加1起、260人,分别上升33.3%、245%。 请不要忽视另外一个没有提供的数据,那就是上述“死亡人数”中并不包括零敲碎打事故的死亡人数,而这些“小事故”,每次要在吞噬着一个又一个完整的生命,摧残着一个又一个完整的家庭。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煤矿构建和谐矿区的具体内涵应该是:和谐社会要民主法治,搞好安全生产必须依法治安;和谐社会要公平正义,首先是每个人都有劳动的权利、生存的权利;和谐社会要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只有保障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大家的积极性才能调动起来,社会才能充满活力,家庭才能幸福安康;和谐社会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生产活动要适应自然规律,违背自然规律就要受到事故的无情惩罚。这些信条,那是用无数个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新时代煤矿工人血的生命,来一次又一次印证的教训,是我们论述构建和谐矿区地无法回避的客观现实。 三、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矿区的根本保障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的,是为了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如果我们结合近年来煤炭行业一方面以惊人的速度飞速发展,一方面煤矿安全事故也在随之大幅增加的现实状况来分析,我认为,除过分析事故大家经常谈到的现点之外,关键的问题在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科学的态度,科学的价值观和科学的发展观来保障安全生产,实现矿区的平安、和谐、可持续全面发展。 1、用严格执法保证矿区平安。关于煤矿生产,国家制定了一系法律法规,并且制定有“煤矿安全生产宪法”之称的《煤矿安全规程》,这些都是在煤炭行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法律依据。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在企业,如果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在制定生产规划和组织生产作业时,严格执行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打政策的“擦边球”,不为“高额利润”所诱惑,许多煤矿事故是有可能避免的。因为煤矿不断提升的效益应该有更多的资金解决安全欠帐和安全投入不到位的问题。正如媒体在分析煤矿事故治理为何举步维艰时开篇所述,“原因分析起来很复杂,但归结到关键一点,是制度粗放,法律、法规没有真正落实到位。” (2005年5月21日陕西工人报) 2、促进社会平公正义。《安全生产法》的立法宗旨第一条就是以人为本,突出保障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从矿区安全的主体和煤矿事故受害者的主体来分析,以人为本首先应该是以一线生产作业的工人为本,突出保障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更应该“突出”的是一线职工的生命安全。凡是真正体察煤矿工人劳动现场的人,都不能不承认,在煤炭行业大发展的形势下,煤矿工人的劳动保护并没有发展,甚至在倒退。最基本的表现就是劳动保护用品发放都不能到位。以地方煤矿为例,九十年代末煤炭市场疲软时,每吨煤售价仅30—40元,可以认为这是完全生产成本。而现在售价跃升为150—200元,扣除物价和投入增长,吨煤净增利润在100元以上。年产万吨的小煤窑,纯利润都在上百万元,而窑主们拿出了多少“超额”利润用于改善职工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呢?关停非法小煤矿,减少煤矿安全事故为何举步维艰,从人的本性立场分析,用马克思分析的资本价值规律,是“100%的利润”诱惑这些小煤窑主甘冒“上绞刑”的风险。 3、和谐矿区充满活力,要以诚信友爱为本,才能安定有序。和谐并非没有矛盾,提倡和谐并非回避矛盾,而是要正确处理各类人民内部矛盾,构建一个方方面面心里可以接受的“均衡”关系。以此来律已,就是要诚信,以此来待人,就是要友爱。诚然,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的发展期,社会在原始积累,企业也在原始积累,个人也在原始积累,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合理配置相应的有效制约机制,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其一,安全基金投入要有强制性。安全仅靠思想教育和现场监管是远远不够的,正如李毅中谈到的“设备老化,安全设施缺失是安全的心腹之患,隐患不除,永无宁日。”笔者认为,可以借鉴交通部门强制报废的办法,对煤矿安全设施和设备进行年检。不符合安全要求的矿井要坚决关停整改,不符合安全标准的设备强行淘汰。用物的安全保障煤矿生产质的安全。其二,利润配置要有合理性。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这才是完整的辩证法。鉴于目前的煤矿层层实现利润责任制,没有利润就没有工资已成定律。不符合生产条件不生产,没有工资怎么办?这已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实际问题。煤矿工人是靠出卖体力劳动养家糊口,何况现在住房、子女上学、养老等社会福利全部或大部要靠个人解决,在安全与生产矛盾时,能做到不安全不生产吗?国家出台了井下职工入井津贴,而且和产量脱钩,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煤矿工人的关爱。从津贴数额来看,在解决短期问题是有效的,但是对于地质构造复杂的矿井较长时期的调整,就不足于消除矿井和职工急于生产的心态。是否可以建立煤矿工人工资保险基金使工人在生产条件确实困难时,有一个合理的收入,消除心理上的焦虑和盲动。其三,发展要有科学性。矿井究竟有多大的生产能力,省上做过一此全面测定,而真实的生产能力,只有企业和矿井的负责人知晓,具备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自己哄不过自己,关键还是对广大职工群众利益的诚信和对职工生命安全健康的友爱。有了诚信和友爱的根本,“均衡”就有了基础条件。是否可以借鉴听证会的形式,在确定生产规模时邀请矿井技术人员和一线职工参加,用科学民主的机制,消除冒险超产的安全隐患。职工都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得到自己应有的劳动保护和消费保障,爱岗敬业就增加了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是活力的源泉,也是安定有序的基础。 总之,和谐社会的构想,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期,也是各种矛盾的凸显期这样一个新的历史背景下提出的战略思想。构建平安矿区,建设和谐社会,关键是利益关系的再调整,核心是以职工的生命健康为发展的根本前提。利润的合理配置有了有效的制约机制,矿井安全(包括矿工人身安全)投入得到法律和机制上的保证,安全物的因素达到了,人的素质提升了,构建和谐矿区才能有一个坚实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