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余通讯员的点滴体会 | |||||
曹永龙:用执着和坚持书写人生 | |||||
煤炭资讯网 | 2007-7-15 14:44:04 简讯 | ||||
重煤南桐矿业公司 曹永龙 我是南桐矿业公司供应公司基层一线守大门工人,8小时外坚持写稿,对于新闻报道,我充满了无限的感情。1997年7月3日,从我在《人民日报》发表第一篇新闻稿件起,她便伴随着我走过了人生10个春秋,风风雨雨,曲曲折折。我始终是一位忠实的业余通讯员,用心品尝着人生百味,用笔书写所见所闻。新闻报道教会了我如何热爱生活,如何勤奋、执着、百折不饶地对待人生。我所撰写的稿件和拍摄新闻图片,由“火柴盒”逐步到“豆腐块”,由简单的消息报道到视点经验文章和人物通讯等,我采写的人物通讯《“感动中国”的农民工张前东》在经济日报、工人日报、农民日报、南充日报发表后,引起全国总工会主席王兆国和中组部部长贺国强以及(张前东的家乡)南充市委等领导的高度关注。(后来张前东被评为全国劳模、全国优秀外来务工人员)《女民警王庭贵的故事》、《万盛黑色经济转型》、《采摘旅游热万盛》《东林街道大妈网管队》……等稿件见报后, 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央电电视台、重庆电视台等知名媒体也专程来万盛对上述稿件加以报道, 为提升万盛形象, 万盛“三个文明”建设产生了较大的影响。10多年来,我先后成为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国煤炭报、重庆日报等新闻媒体的通讯员。在市级公开发行的报刊发表稿件1028篇(幅 ),2001年被重庆市通讯员协会授予“重庆市优秀通讯员”称号。98年《承包稳定30年,吃了一颗定心丸》获98年重庆市农业新闻奖, 同年《擦皮鞋的下岗女工》获“乌江杯”全国晚报新闻摄影大赛一等奖,《“感动中国”的农民工张前东》中国煤炭记协好新闻二等奖、《瞎子的故事》重庆晨报好新闻二等奖、其中《农民工上学企业埋单》、《党报带来好姻缘》、《“抠门”老医生张蓬才 8年捐资32万助学》、《万盛人民喜庆十六大召开》等……49篇(幅 )稿件在人民日报、工人日报、经济日报、人民网、新华网等媒体发头版和其它版面上头条。我认为作为一名煤矿系统基层业余通讯员,前不久,能得万盛区委提名为“直辖10年万盛区十大功臣候选人”,我感到莫大荣耀,我当通讯员的点滴体会体会是: 一、 要有投稿意识 我是80代初期的初中毕业生,从綦江农村顶替父亲来万盛南桐矿务局工作,要说我的文化不高,综合素质也比较差,智商、情商也低,因此,我认为写稿不一定要很高文化,上至大学教授,下至小学生都能写出好稿,只要有好的新闻点子,基本的文字表达能力,加上自已的勤奋和努力,就能写好稿来。最重要的是要有投稿意识,写新闻是个锤炼的人活儿,同时又是个“名利”双丰收的好事情,在我们重煤集团,许多业余通讯员通过写稿走上了中、高层领导岗位,同时他们的稿费奖励也不低。 二、走出新闻与宣传误区 写新闻稿,灵性、悟性也很重要。在考虑新闻价值的同时,要多看报、多看书,从别人的报道中,从新闻传播学的书籍中汲取营养,这样才能想到问题、想出问题,从中挖掘新闻价值,写出好新闻。我觉得看报纸很关键,看报主要是看报纸的版面和一个时期的报道方向和重点,思考别人的报道为什么会上报,如果换成自己将会怎么写?或者自己上稿了,编辑作了哪些修改,对照你自己的文章帮原稿,认真找出差距,然后再动笔,就会有新的进步。(对于没有见报的稿子,首先要从自己寻找原因,不要埋怨编辑)在报刊发表稿件,不一定要才华横溢,不一定要词藻华丽,不一定要浓妆艳抹,也不一定要渲染铺陈,报纸要认的是新闻事实和新闻价值。没有这两样,其它东西越好越与新闻背道而驰。新闻≠宣传 什么是新闻?我的理解是把受众想知道的(关注的)又是最新发生的事,通过一定的媒介形式(消息、通讯、图片、图像,报纸、广播、电视、网络)迅速传播开去,这叫新闻。简单的说,新闻对大多数受众来说应当是新鲜的、有趣的、关心的、新近发生的事。其实从新闻什么时间(when)、什么地点(where)、什么人(who)、什么事(why)、什么经过、结果(how)等新闻“五个W”就不难看出新闻的“新”与受众的“心”的紧密关系。 什么是宣传?我的理解是某个主体要把他想让别人接受的主张、思想、理论,甚至是自己的作为、成绩等等,通过一定的形式(教育、新闻、文艺、出版、广告、组织链)把影响扩大出去,这叫宣传。 三、 懒人是当不好通讯员 前几年,我在南桐矿务局供应处总仓库从事井下物资装卸和搬运工作,8小时以外才有时间采访写稿,工余时间手里经常拿着书报学习“充电”,脑子一有空就想新闻点子,等下了班就骑自行车外出采访。 我觉得对于业余通讯员来说,要对新闻有持久热爱的精神。因为作为一名通讯员,从爱好开始到写作的成功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一部分人可能因为退稿而退缩,一部分人可能因为工作的变化而改变,一部分人也可能因为兴趣的转移放弃,凡此种种,都不能成为一名真正成功的通讯员。业余写作能否持久地延续下去,取决于对新闻热爱,热爱是最好地老师。怎么样才能叫做热爱?基本的标准是什么?我个人的理解是:在本职工作完成工作之余,能用足够的时间自觉地去完成采访和写作,同时能围绕写作自觉地学习,并形成有规律的活动。要 勤动手,多练笔。作为一个通讯员,要想多上稿、快成才,就要勤写多练,有写不好就不睡觉的劲头。我的做法有:一是要马上写。听到的、看到的、偶然发现好的各种线索,要立即深入了解,待掌握基本情况之后趁热打铁,马上动笔撰写。写稿子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一停笔就懒得动笔,一懒就散,一散就完。所以通讯员要锤炼一种品质,这种品质,就是勤奋。懒人是当不了通讯员的。“懒惰对心灵是一种伤害”,懒惰更是通讯员的大忌。我们基层业余通讯员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三分钟热度”,我一些身边业余通讯员听完新闻课后回去有冲动,写了一、二篇传到报社,但没被采用,一下就灰心了。要在一个报纸投稿,提高中稿率的第一步是混个“脸”熟,这除了有通过熟悉的人去接触编辑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是多学习别人上稿作品的同时,多写多传稿。 四、业余通讯员苦中有乐 “莫问收获,但耕耘”。10年时光,弹指一挥间,回想起来,付出不少,收获也多。如果有人问我,从事业余通讯员这项工作的感想,我会对他说:我的青春年华没有虚度。例如,97年12月的一天,我单位有活动要采访拍照,我躲进库房的暗处卸胶卷时,由于精力过余集中,被倒过来的车撞成重伤,差点去见马克思,造成盆骨骨折, 耳朵耳膜破裂,在医院躺了5个月,。被重庆市劳动局工伤鉴定委员会, 鉴定为8级伤残。伤势稍有好转,我叫妻子把我伤前拍的几幅照片送到医院来,在病床上配上文字说明,叫妻子寄到报社。功夫不负有心人,没过几天,寄出去的照片就被《重庆日报》和《中国煤炭报》采用。98年“八六”洪灾中,我为底楼的邻居搬完被淹的家具后,顾不上换下满身淤泥的衣服,背起相机到了蒲海青市长慰问万盛区灾民的场景,照片被区委宣传部送到市里展览,并被许多报刊采用。
我那两年又要带孩子,又要“侍候”我的照片,又要忍受撞伤留下遗症伤痛的折磨,真是有些不容易。有时爱人上夜班,我好不容易把两岁的女儿哄睡后冲卷,谁知,卷还未冲完,孩子又醒了,哭着闹着要到妈妈上班的地方去。没办法,只好找来背篼背着孩子放大照片。(那时数码照片不普及)放好照片配上文字说明,常常是深夜一两点钟还在忙碌。有时一次没有拍好,还得拍二次、三次。有时还闹出笑话。有一次,我去某洗选厂拍照,由于画面不好,第三天又去补拍,结果被执勤人员挡驾盘查,问我拍照干啥?我说我是供应处的业余通讯员,照来投稿。对方说,你又不是记者,走公安科去!当时我想,对方可能把我当成“经济间谍”了。 有一年,家里没有了油和米,妻子给我50块钱让我到粮店去买。我路过相馆时,遇上相馆正在处理胶卷,(那时没有用数码相机)于是我情不自禁地用买粮油的钱买了胶卷。回到家里交不了差,就在邻居那儿借钱买了米和油。为了渡过难关,我还把心爱的山地车也卖了。由于手头紧张,我还经常到矿山照相馆赊卷来照相。这样日子,虽然辛苦,但我感到充实,再苦、再累、再难,我都心甘情愿。 五、业余通讯员要舍得投入 业余通讯员不比专业记者和专职新闻宣传干事 ,照相器材、交通工具都要自己去解决。1998年以来,我先后买了三台电脑,三台数码相机、三辆摩托车、用坏两台打印机,那时一个鼠标都要买百多元钱,百万像数柯达210数码相,机市场价七八千, 前前后后我花近4万左右来买设备武装自己,(当然大部份用的是稿费奖励款)我的第一台电脑是自己到重庆石桥铺脑城组装的。那个年代名牌机很贵,当时我花一万五仟多块钱买了个带双cpu处理器的电脑和爱普生照片级打印机,。当时我真的很是高兴啊,因为那个时候,我们矿务局供应处这么大一个二级单位,只有财务科才一台电脑,高兴之余,烦恼和问题又随之而来,不会操作,就连电脑开机关机不会,怎么办?我身边的人又搞不懂“温斗死95”操作系统,于是我就去新华书店买电脑方面的书来自学,刚开始,电脑操作系统命令常常被搞忘!我就用粉笔将英文字母写在显眼的地方,每天坚持温习背记,没过多久,我就能会简单的电脑操作,会用拨号上网传发稿了。当时是万盛矿区第一个用互联网向报社传发稿的人,也是第一个用数码相机拍新闻片子的业佘通讯员, 第一个买笔记本电脑的业佘通讯员,我们家一直是爱人管钱,我每月把工资交给她,就什么也不用操心了,发表作品所得的稿费和因完成新闻报导任务单位发的奖金,是我的“灰色收入”,打入小金库,她也不干预。可我买相机把银子都花光了,还欠了一屁股的债。于是就动员爱人将家里的钱拿出来升级计算机。买笔记本电脑,钱这玩意真是好东西,没有它就不能完成我的数码梦。
回顾过去,苦与乐伴随着我这么多年的业余通讯员生涯。可以说自己是由一个当初写图片说明都写不来的我,到如今基本会写点视点经验文章和人物通讯,靠着什么?靠的是激情、靠的是责任。激情的责任让我写出了令自己满意与遗憾的篇篇稿件;通过一个个采访对象,感受过无数次的兴奋、欢乐,还有义愤与悲伤;每一次的采访,都让我学到了新的东西,丰富了我的生活经历,增添了一笔人生财富。虽然为了赶写稿件,常深夜入睡,甚至节假日也很少休息,可看到经过辛辛苦苦采写的稿件见诸各级报刊,心头也不由得感到欣慰和自豪。 曹永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