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志奇随笔:九华山归来(之十一)百岁慧居 下 | |||||
煤炭资讯网 | 2007-7-27 15:23:37 简讯 | ||||
唉,那位于景色最秀的天台峰山腰的慧居寺看来是没有时间去了,要是多出半天来就好了,那里对于俺来说更重要的意义则是风景殊胜了。去那里要必经“闵园峡谷”的,这过去的闵老先生也真会选地方啊,记得上回经过那里时,恰巧有清凉的山风吹过,那依山起伏的竹海碧波荡漾满山和鸣啊,听此“竹涛之声”真个是能让人“耳根圆通”也,林中房舍白墙褐瓦如海中珠宝时隐时现,真乃不是大海胜似大海啊。当时经过那好些个小尼庵时择其一者而观之,马头墙小外窗,佛殿居室共为一体,仅师徒两人,早晚诵经礼佛,间或种菜摘茶,真乃生活清幽恬适也。 俺不知道经此通幽古道石阶而上的慧通寺观音楼里所供奉的“净水观音”,是因为这里的“竹海涛声”可以让她“耳根圆通”呢,还是因为从这里的竹海所取之净水洒向人间赐福才更为灵气呢,或者是她在这里“从闻思修入三摩地”更为方便些呢。还有从慧居寺放眼看出去的奇峰怪石风景,一般都有两个或可能更有两个以上的名字,比如状若金鸡报晓的“金鸡峰”和状如一对花瓶的“花瓶峰”,如果到天台峰朝这边看时,则变成了温顺的“绵羊峰”和一对露出尖尖角的“竹笋峰”。还有那雄伟凛凛的“狮子峰”,怎么就与它对面的娉婷袅娜楚楚动人的“美人峰”相处的就这么和谐呢,莫非“慧居”在这里便真个可以成就“一而二,二而一”的“不二法门”了么。 可惜时间不够了,俺那同学已约好了市里的朋友,晚上定是要赶回去聚一下的,约好的事当然最好不要变动了,“信为道德功源母”嘛,无论“正信”也好,“诚信”也罢,都要把行动落在“信”字上嘛。不过在这里还可以逗留一到两小时也不会误着回去吃那晚餐的,这样吧,百岁宫看来也去不成了,俺至少还要去一下化城寺略东且路南的祗园寺吧,你们去沿街的小店铺看看,想买些甚的便买些甚可也,不然那心里能踏实么。 祗园寺在九华街的入街口,俺看了一眼莲池边上俺们的车还停在那树荫下呢。入街口的此寺,却门庭冷落,所以俺常告诫朋友们“莫将易得视等闲”哪,不要看它那朝西的寺门虽小,其实此寺是此山中所有寺院的规模之冠,那门朝西,是为了面向总丛林化城寺嘛,当然里面也是并非完全按中轴对衬,而是曲曲弯弯的,但的确是典型的宫殿式寺宇的代表作。入得寺门,正巧遇上同样二十岁刚出头的一男一女边出门边问一个着便袍的年长僧人,“如果地方上有级别的官员来庙里,你们会给他什么职务”,他们说话的样子显然有些个失礼,问的也唐突,这僧人反正一脸的不高兴而又说话声特别大,有些个象是喝叱他们,“问那么多作么事”。待这一男一女走出门,俺便对这便袍僧人说,“一念嗔心起,八万障门开”,哈哈,这僧人居然笑了,对俺说,里面正在做“法事”。怎么这个时候做甚“法事”呢,俺边走边寻思便走到了大雄宝殿的门口,哦,此殿有些个壮观,僧人们按序排着正在唱佛讚,且有当值僧间或敲一下铪子和铛子,比较显眼的是五个身着海青的或剃发或未剃发的年龄不等的男女,在一个身着袈挲的和尚引领下,在那好生威仪的佛像前不断地绕行着、礼敬着,俺也不知他们这是在具体作些甚,但是看来是不便造次进殿胡乱走动一番了,于是俺只好自觉地立在门旁闭目静静地享受了一下耳根佛缘,本想借此多呆一会儿静心涤虑一番,无奈俺上下穿的运动衣裤皆是短打,那午后阳光照在俺身上有些个难受,便退出祗园寺,边走边取出挂在衣胸领上的墨镜戴上,走到街前的一片空地上昂起头来远眺那好似城堡的百岁宫。 其实那百岁宫,在九华街的很多景点上皆能看到它,它正对着化城寺而远远位于摩空岭上,东壁以悬崖为基,面临九华峡谷,而且是五层高楼融山门、大殿、其他殿堂乃至僧舍客房甚至厕所为一体,真个是“通天拨地”之气象也,俺不知道这个格局是不是俺们大中国古代寺庙建筑中所独有,但至少在俺所知范围内是唯一的。当然喽,后来建成这样一个规模格局定然是有缘由的,那是甚缘由呢,这又要说到明朝时候万历年间从五台山慕九华山盛名而来的无瑕禅师了,当时他登到此处,定然是不由地“哦呀”一声,“此处空灵气象如此了得”,然后便“结茅而居”以“摘星庵”名之,野果为生寿百余岁,拈谒而逝留下肉身,以示只要“慧居”人间,“百岁”自然不在话下了也,于是乎人们好象明白了什么,遂以“百岁公”而慕之建宫纪念,加上崇祯皇帝敕封他为“应身菩萨”,那建宫的银子便哗哗地了也。哼,“应身菩萨”是你皇帝老儿“敕封”来的么,不过呀,不管这些个皇帝把国家治理的好与坏,象这样的一些事适当地办一办也是应当的嘛,但是呢,这皇帝老儿们呀,要用你们的实际行动去“励精图治”而实现“国泰民安”方为真正的好皇帝也,不然象崇祯皇帝那样无能,其最后结果不还在是紫禁城后面的景山“自挂东南枝”了么。 俺由这无瑕禅师因“慧居”而“百岁”而示现肉身长存,又想到海德格尔以哲学的眼光极为欣赏的一个著名的诗句,“人,诗意地栖居”,哈哈,无瑕禅师这“结茅而居”去“摘星”,也是“诗意地栖居”哦。当然喽,俺们不可能皆像无瑕大师那样都去找一个像这样的地方去住吧,那“诗意地栖居”主要是精神上的所依嘛,那人的一生怎样才能“诗意”呢,这个问题又是非常之大了也,但是俺们不经常听到这样一些话么,“平常就是道”嘛,“烦恼即菩提”嘛,不过要做到这一点也是很不容易的哦,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一般来说皆是“缘聚内摇,趣外奔逸”呀,皆不知真正的无上大道“密在汝边”啊,唉,要把这个说明白,那又是好生复杂的事了,那“三藏十二部”不都是说了那么多还等于没有说么,罢罢罢,俺想起唐朝的一个尼师开悟的诗来了,“竞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把手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读俺文章的朋友们哪,好好参去可也。 哦,他们购得一些个佛珠啊、木碗啊的向俺走来了,现在返回又正是适时也。(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