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洪涛:对做好群众安全工作的多元思考 | |||
煤炭资讯网 | 2008-3-23 10:05:09 要闻 | ||
安全工作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永恒主题。作为煤炭企业,必须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坚持不懈的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安全工作是一种文化,在实施安全思想教育方面,工会组织要从自身的特点出发,走出固有的思维方式,力求在抓实上、创新上,探索出适合自身特点的安全思想教育长效机制,突出“两个维护”职能,开创群众安全工作的新局面。下面就进一步做好群众安全工作,谈点初浅的认识: 一、由“木桶原理”引发的思考 在抓安全工作上,人们常常提到“木桶原理”,并用来比喻安全工作,就是说安全工作的好坏取决于围成木桶最短的那块木板,它的长短制约着木桶的盛水量。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这里所谓的盛水量,人们通常都是从木桶水平放置的状态下来“定义”的。 工会组织作为抓好群众安全工作的主体,必须在思维观念上有所改变,坚信“不变是相对的,变是绝对的”。那么如何从大局出发,在“变”的过程中找准位置?在“变”的过程中,从落实党的安全生产方针入手,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切实维护企业的利益、维护职工的利益,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就是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劳动保护条例》等,确保《煤矿工人十项权利》的真正落实,为职工创造良好的劳动安全卫生环境,保证职工的生命安全。 在抓安全工作中,由于职工的文化水平、操作技能存在差异,这就要求我们抓安全工作要突出真对性、必要性、统一性,做到“因人施教”,力求提高全体职工安全生产的自我保护意识。 事物是辩证的、统一的结合体,有“长”,才有“短”,为此,笔者认为“木桶原理”中的盛水问题,也是随着外部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因而对安全工作不能简单的定论为:安全工作的好坏取决于围成木桶最短的那块木板。在抓安全工作上,要正确看待“长”与“短”,在“变”上做文章,这就是工会抓好群众安全工作的关键所在。倘若将木桶略倾斜一下,使围成木桶的“短木板”与“长木板”的顶端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这时我们可从直观上,理论上得到证实,此时的盛水量会多于前面所表述状态下的盛水量。为此,工会组织应从自身的特点出发,协助行政组织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解决“长”与“短”的根本目的是:增加盛水量,说直白了就是提高安全生产的整体能力,消除安全隐患,保证职工的生命安全。由此可见:安全生产工作只有统筹兼顾,才能实现安全效益的最大化。 在保护企业利益、职工利益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劳动保护用品的投入,创造安全生产环境,完善操作规程、现场管理等工作;建立强制培训措施,促使“木桶”中的“短木板”快速增长,进而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能力。 二、由“力学实验”引发的思考 我们先准备数张长纸条,以备做实验用。第一次实验:在纸条上任意撕开两个小口,然后用双手去拉纸条的两端,把纸条拉断,纸条断为两截;第二次实验:在纸条上任意撕开三个小口,然后用双手去拉纸条的两端,把纸条拉断,纸条断为两截。如此反复实验的结果:无论纸条上有多少个撕开的小口,用手去拉纸条的两端,它只能断为两截。 通过上述的实验,告诉我们安全工作的漏洞往往出现在薄弱环节上,它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也有一定的随机性,并非所有的隐患都能导致事故的发生。这就象人们在抓安全管理工作一样,往往忽视各类隐患的整改,对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看惯了、干惯了,缺乏必要的整改措施。 在安全管理上抓的不实,还存在侥幸心理,自以为不会出事。在我们身边“三违”随处可见,或许你的某一次违章,就是造成重大事故的导火索。 这个实验的结果告诫我们:为防止种类事故的发生,必须做好超前性的预防工作。预防工作,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强化对职工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充分利用班前会,认真做好安全教育,突出真对性;让职工了解作业现场环境,以及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认真总结上一班的安全情况,组织职工观看安全教育片、诵读安全理念、安全口诀,增强职工的自我保安意识。 二是加大群众安全视察工作。各级工会组织要坚持不定期的开展群众安全视察工作,视察要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对发现的各类隐患要及时下发视察通报,提出整改意见,督促整改措施的落实;对隐患处理不及时,不彻底的,坚决给予制止。 三是完善作业规程。从近年来全国煤炭系统的事故分析情况看,导致事故发生的因素有两个方面:其一、人为因素造成的;其二、自然因素造成的。人为因素酿成事故的比例居高不下,其表现为:作业规程比较陈旧、作业规程不够完善;作业规程指导性不强;作业规程执行的不好。这就要求作业规程要不断的完善,以适应工作条件的变化,把人为因素的事故降到最低点。要加大作业现场的管理,与大自然做斗争,做好事故的超前性的预防工作。 四是建立群防群治体系。工会组织要对群众安全监督员队伍实行动态管理,把那些有实际工作经验,工作敢于负责,热心群众安全的同志充实到群监队伍中来,真正发挥群监员的作用。各车间、班组也要配齐群监员,完善群监员网络,强化群防群治体系建设,坚持长年开展安全活动,做到上下组织互动,确保安全生产。 三、由“曲面关系”引发的思考 取一条窄长的纸条,使纸条的两端扭曲成180度,然后将纸条一端的正面与另一端的反面粘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曲面,这就是数学上的:莫比乌斯曲面。这个曲面的特点是:在不出长度的边缘上,该曲面上的任意一点为起始点做运动,都会由此面到达彼面。 莫比乌斯曲面给我们的两点启示:一、安全与生产是统一的整体。生产离不开安全,安全制约着生产。当安全与生产发生矛盾时,生产必须服从于安全,只有安全生产,才能创造最大的效益。二、群众监督与行政管理的目标是一致的。在群众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工作中,有个别行政干部对职工代表安全视察提出的问题不能正确对待,有侥幸心理,表现为只追求高产、忽视安全。群众监督是从维护职工的利益出发,确保党的安全生产方针的落实,也是创高产、增效益的根本保证。群众监督与行政管理处于“两个层面”,但工作的总体目标是一致的,由此可见,实施有效的群众监督,能够促进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实现安全优质创水平。 四、由“碎瓶理论”引发的思考 丹麦物理学家雅各布·博尔,一次不小心打碎了一个花瓶,但他没有一味的悲伤叹惜,而是俯身精心地收集起满地的碎片,他把这些碎片按大小分类称出重量,结果发现,10-100克的最少,1-10克的稍多,0.1-1克及0.1克以下的最多;同时,这些碎片的重量之间表现为统一的倍数关系,即较大块的重量是次大块的16倍,次大块的重量是小块的16倍,小块的重量是小碎片的16倍。正是这一次偶然的失手,使雅各布·博尔发现了“碎花瓶理论”,更主要的是他充分利用这一原理,拓展开来,去解决自然现象或物体,从而寻找到了事物的本质,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这个“碎花瓶理论”,在实施安全管理上也具有可借鉴之处。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威胁安全生产的种种表现,如违章作业、违章指挥和违犯劳动纪律等。就安全生产事故的大小而言,可分为轻伤事故、重伤事故、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参照“碎花瓶理论”推算,出现特大事故的概率最低,其次是重大事故,再次之是重伤事故,最多的是轻伤事故。从“碎花瓶理论”的倍数关系看:一起特大事故是在16起重大事故的基础上引发的;一起重大事故是在16起重伤事故的基础上引发的;一起重伤事故是在16起轻伤事故的基础上引发的。按此倍数计算就是:4096起轻伤事故,就有可能出现一起重伤事故;256起重伤事故,就有可能出现一起重大事故、16起重大事故就有可能出现一起特大事故。客观地看,这是理论的推算,但是人们在与客观规律作斗争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要想保证安全生产,必须要解决好诱发各类事故的根源:控制轻伤事故的发生。导致事故发生的前提是违章作业、违章指挥和违犯劳动纪律等,如果我们能够控制上述现象的出现,就会使轻伤事故,使轻伤事故降到“零”,那么按照“碎瓶理论”计算:0乘以16、0乘以16的平方数、0乘以16的立方数,其结果都是0,因此说,群众安全工作必须从基础抓起,做到“从零开始,向零进军”是控制各类事故的根本目的。 五、由“正四面体”引发的思考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见到“正四面体”,我们把正四面体随意的投掷到地面上,它始终有一个顶点朝上。在实施群众安全工作上,我们应做到点、线、面的相互结合,突出安全工作的这个重点。作为煤炭企业,笔者认为,安全工作要从基层抓起,建立完善班、队、区、矿四级群众安全监督网络,坚持开展安全检查工作,监督隐患的整改,发挥群监组织的作用。 如果我们把班、队、区、矿四级群众安全监督组织看作正四面体的四个面,它们点、线、面结合,具有稳定性,这四者之间又彼此互相联系制约,并交汇成四个顶点,即无论何时都有“三个落脚点”,它服务于“安全工作的重点”。 从上面的投掷实验告诉我们:班、队、区、矿四级群众安全监督组织要构筑反稳固的安全监督检查管理体系,从上到下层层落实责任,突出安全工作的重点,选准安全工作的落脚点,牢记安全至高为天,努力开创群众安全工作的新局面。 综上所述:群众安全工作要适应形势的发展,突出针对性、必要性、统一性,才能提高职工的自我保安意识。群众安全工作应从抓薄弱环节上入手,做好安全培训,加强安全生产的整改力度。群众安全工作,必须要解决好诱发各类事故的根源,达到治标与治本的目的。群众安全工作,是实现安全生产的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群众安全工作,要加强安全管理网络的建设,真正发挥群监组织的职能,确保最近国家安全生产总局等7个部门下发的《关于加强国有重点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意见》中赋予工人的十项权利的落实。总之,群众安全工作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落实“两个维护”的根本保证;是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的“助推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