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煤市分析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煤价行情  在线投稿  | 西北站  华中站 | 特约通讯员档案

——写在第41个“世界地球日”

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

煤炭资讯网 2010-4-23 16:06:25    头条
      今年4月22日是第41个“世界地球日”,纪念“世界地球日”活动的主题是“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倡导低碳生活”,目的就是借助地球日纪念活动,提高人们对国土资源国情的认识和关注,增强全民资源忧患意识,引导全社会积极参与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减少碳排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实践。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母亲,也是人类能够得以生存的唯一家园。正是这位地球母亲,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才有了最基础的自然资源。受惠于地球母亲和地球家园,人类文明在近代200多年的时间里大跨步前进,创造了辉煌的业绩。但是,地球只有一个,它的资源是有限的,它的环境承受力更是有限的,不可以任意地挥霍与破坏。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也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地球已经越来越不堪重负。在过去的100年里,人类在最大限度地从自然界获得资源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环境危机。我们居住的地球温度在不断上升;北极海冰消失速度加快;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为地球65万年以来的最高值;温室气体已经成了全人类所要共同面对的最紧要问题,人类正在承受过度向地球索取资源带来的种种危害。近年来,我国相继经历了南方雨雪冰冻灾害、西南地区大旱灾害、60年不遇的风雪灾害……人们不禁会问:地球的春天,是永远的吗?人类应该怎样珍惜地球母亲赐予我们的无限春光。今天的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的需求刚性上升。尽管从总量上看,我国是资源大国,但是我国多项重要资源面临短缺并且人均资源量远低于世界水平,导致未来的资源供需形势严峻。在人均资源量少,资源禀赋并不优越的基本国情下,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必须转变发展方式,走珍惜资源、节约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对于新疆意义更加重大

      新疆土地面积虽然辽阔,但是由于受水资源制约,优质耕地资源少,土地集约程度和利用程度不高。随着新疆工业化进程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资源的刚性需求增长,保护耕地与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显突出。新疆是资源相对富集的省区,目前已发现矿种138种,探明的储量有94种(119个亚种)。但勘查程度较低,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不高,资源破坏行为时有发生,矿山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显现。作为国家优质商品粮和重要能源资源接替基地和国家能源安全大通道,新疆要发展,资源保障是前提,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实现社会可持续性发展是关键。当前,新疆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疆工作,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即将召开,专题研究促进新疆跨越式发展的政策措施。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已拉开帷幕,我区将迎来一个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新时期。新形势、新机遇为国土资源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担负着自治区国土资源的调查评价、规划、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的重要职责,保护、管理和利用资源,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必须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把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任务抓紧抓好,进一步树立新型的资源观和资源管理观,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正确处理好局部与全局利益的关系、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的关系,坚持积极主动服务与严格规范管理并举、促进经济增长与加快结构调整并重,统筹土地管理、地质勘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等各项工作,切实把国家和自治区关于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的方针政策转化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为我区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做好服务和提供坚实的国土资源保障。

      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就要切实管住和用好土地资源

      要按照“严控总量,优化结构,节约集约,高效利用”的原则,深入开展“保经济增长、保耕地红线”行动,充分发挥土地的宏观调控作用,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有效的土地管理和服务。一要继续落实“两个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按照“约束要硬、责任要明、激励要实、监管要严”的要求,组织开展2010年度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签订工作,将确定的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等耕地保护的目标和任务层层分解落实。严格耕地占补平衡,加强占补平衡补充耕地质量管理。在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的同时,突出提高耕地质量,最大限度缓解经济发展所需建设用地和保护耕地的矛盾。要坚持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按照建设占地少、利用效率高、多利用国有未利用地的原则,严把土地闸门,严格控制用地。继续引导用地单位充分利用“四荒”国有未利用土地搞建设,大力提高土地保护和利用水平。二要积极主动做好国家和自治区重点建设项目用地的服务保障工作。今年,自治区初步安排200项重点建设项目,其中新上项目30项。要优先保障事关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电网、能源资源开发等重点基础设施和重大民生工程建设项目用地。重点做好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南疆铁路库尔勒至阿克苏二线、西气东输二线管道工程等20多个在建重点基础建设项目的用地服务保障工作。三要全面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进一步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力度,加快推进以伊犁河谷地为重点的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按照以水定地、节水增地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以提高耕地质量、增加耕地面积、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精心组织实施,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充分发挥土地开发整理规模效益,确保粮食稳定增产和粮食安全。

      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就要切实维护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秩序

      要加大资源勘探开发和管理工作力度,抓紧抓好重大地质勘查项目,积极推进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不断增强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一是加快实施“358”项目,推动地质找矿取得新突破。实施祁漫塔格地区铁铜多金属矿、阿吾拉勒地区铁矿、塔什库尔干、乌拉根等重要矿集区整装勘查。继续开展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阿尔金山成矿带的铁、铜(镍、钼)、铅锌、金、稀有金属等重要矿产地勘查和重要成矿区矿产远景调查,进一步提升矿产资源保障程度和持续供应能力。扎实推进深部找矿工作,继续做好彩霞山铅锌矿、喜迎金矿和查岗诺尔铁矿的勘查,启动蒙库铁矿、白山钼矿、哈图金矿的深部找矿工作。通过深部找矿,确保提交一批大型--超大型矿床,新增一批矿产资源储量。二是加大煤炭资源勘查工作力度。重点抓好“西煤东运”资源区煤炭资源勘查工作,力争短期内完成勘探工作,确保自治区确定的“‘一主两翼’铁路竣工之日、就是‘西煤东运’

      生产基地建成之时”目标的实现。三是积极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进一步提高矿产资源规模化开采和集约化利用水平。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加快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长效机制,加强对矿山生态环境、地质地貌景观和地质遗迹的保护,最大限度地减轻矿业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加大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力度,实现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和谐双赢。

      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就要切实找到和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要

      进一步强化依法监管工作,严格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秩序,确保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持续健康发展。一是认真开展2009年度土地卫生执法检查工作。今年是土地卫片执法检查第一次覆盖全国,并依据15号令全面实施问责。要加强土地供需情况的跟踪研判和建设用地批后核查工作,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严肃查处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违法批地供地、侵犯农牧民利益的行为。二是继续开展地质勘查项目专项检查工作。依法查处无证勘查开采、越层越界开采、“圈而不探、圈而不开”、非法转让探矿权采矿权以及严重破坏浪费矿产资源等行为,切实维护正常的国土资源管理秩序。三是加强建设用地批后监管。开展“批而未用”土地专项清理,盘活闲置土地和低效利用土地,维护正常的土地管理秩序。

      世界地球日是宣传国土资源国情国策、提高公众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意识、普及地球科学技术知识的重要平台。作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牢记使命,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促进自治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来,,不断增强政策执行的协调性、服务保障的主动性和监督管理的有效性,全力推进国土资源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珍惜地球资源,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是国土资源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一项现实而又紧迫的任务,同时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转变习以为常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积极倡导并实践低碳生活,从点滴做起,更好地合理保护和珍惜地球资源,更好地科学开发利用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共同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来源:天山网      编 辑:一帆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www.cwestc.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煤炭资讯网原中国煤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