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生舱:给矿难中的生命多一份护佑 | |||
煤炭资讯网 | 2010-4-28 16:51:10 头条 | ||
美国斯特塔公司生产的煤矿用救生舱
4月初的美国西弗吉尼亚州矿难已经从人们的视野中逐渐淡去。但是,这场矿难让我们知道了一个陌生的名词:救生舱。
2006年,也是在西弗吉尼亚州发生了一场矿难。这次矿难后,该州政府和美国劳工部矿山安全与健康管理署出台了新的矿山安全管理规定,美国国会也通过了“2006年矿工法”。此后,无论是州级的规定还是全美的法案都要求煤矿必须在矿井内设置气密性紧急救生舱。 在本月矿难的营救过程中,全美国都把失踪者能够生还的希望寄托在煤矿内的两个密封救生舱上,因为那里有医用级氧气和二氧化碳洗涤剂器维持可呼吸空气,还有事先储备的食物和水。救生舱为密闭的空间,能抵御事故发生时的高温烟气,隔绝有毒有害气体。对内能为被困矿工提供维持生命的必需品,还有通讯监测设备,引导外界救援。 在美国,几乎所有的大型重点煤矿都安装了救生舱。在澳大利亚、加拿大和南非等国的煤矿灾后救护中,救生舱也成为一项重要装备。2006年,在澳大利亚的一次矿难中,两名矿工在被困井下13天后获救,原因就是他们在矿井千米深处的救生舱里得到了维持生命的必需品,为救援争取到了足够的时间。类似的“神话”也曾在加拿大上演过,该国一矿井发生大火,70名矿工被困。矿工们成功躲进了救生舱里,并最终全部获救。南非的例子更具有说明性。2003年南非的某矿发生停电事故,当时井下共有3400多人,结果死亡了9人,280人是救护队从井下的各个救生舱里救出的。 美国救生舱供应商斯特塔(STRATA)公司中国区首席代表赵小平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在同中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和煤矿开采企业合作的过程中,斯特塔公司能够感受到中国政府和企业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高度重视。”记者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网站上了解到,早在2007年,就有专家建议应建立救生舱系统。救生舱的研制也被列为“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项目课题组总指挥、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金龙哲教授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项目组研制的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项目已经通过验收,并将在5月初于潞安矿务局试用,此后也将在一批国有矿中推广。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已经下发了名为《国家煤矿安监局办公室关于做好煤矿井下避难所(救生舱)建设试点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很多省(区、市)煤监局也已经开始立项申报工作。 当然,救生舱也不是万能的。赵小平向《中国能源报》记者坦言,救生舱在严重透水的情况下所起的作用不大,因为水压较大的情况下,舱门会很难打开。他还告诉记者,虽然不论是矿用钢制救生舱还是可充气式救生舱都能够抵御一定的外力冲击,但是其承受能力也是有限的,把全部希望都放在救生舱上是不现实的。他还举例说:“这次美国西弗吉尼亚州发生爆炸的煤矿配备的就是斯特塔公司的可充气式救生舱,但是可能由于爆炸太突然,矿工们没有能够及时躲到救生舱中来。” 作为煤炭第一生产和消费大国,中国还拥有一个让人心忧的称号——矿难第一大国。如果将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看成一个治疗慢性病的过程,那么救生舱则是一剂起效快的止疼药。无论矿难发生与否,井下应急救生设备设施的完善都是保证矿工生命安全最后的必备防线。为了挽救无辜的生命,为了给弱势群体多些安全保证,煤矿救生舱的推广迫在眉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