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石油、铁矿等重要资源的进口依存度都在50%以上,我国在铁矿石进口谈判中的艰难众所周知。
我国的煤炭资源幸而没有到这个地步。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在一些老煤城即将光荣而悲凉地完成历史使命之时,一批煤炭新贵在西部崛起,资源的接续和供给暂时还没有问题。但我国煤炭每年开采量和消费量巨大,煤炭资源的储采比已低于全球的平均水平。再过几十年,这批煤炭新贵走上前辈的老路后,煤炭开发的主战场还能移向何方?难道要步石油和铁矿石的后尘吗?
说到底,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大自然恩赐我们的最珍贵的“家底”,是保证一个国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趁着煤炭资源还算丰富的时候,加强国家煤炭资源储备该纳入日程了。
矿产资源储备有两大部分,一个是矿产地的储备,另外一个是矿产品的储备。
国家矿产地资源储备的先例,国际上早已有之。1923年,美国建立了阿拉斯加国家油储基地,总面积达10万平方公里。现在,美国战略石油储备居全球首位,在得克萨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内、沿墨西哥湾一带有5个地下储备基地,并长期禁止开发科罗拉多州、犹他州及怀俄明州的石油。 除了战略石油储备以外,美国作为世界第一矿产资源大国,对于即使是能够自给的矿产,也在设法增加储存量。
我国对外汇储备一直非常重视,储备矿产资源的意识则在近些年才有所加强,尤其是相对丰富的煤炭资源。
2007年11月29日,国家发改委对外发布了《煤炭产业政策》。该政策指出,建设神东、晋北、陕北、黄陇(华亭)、鲁西、两淮、河南、蒙东(东北)、宁东等13个大型煤炭基地,提高煤炭的持续、稳定供给能力。
去年1月,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副司长鞠建华在《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年至2015年)发布会上表示,中国将集中建设一批大型矿产品战略储备基地,包括焦煤、稀土在内建设约40个至50个大型矿产储备基地。
矿产储备意识的增强是一种进步。未来经济格局难以预料,现在的资源储备就是为了将来更好地发展。但是光有意识还不够,还需要有效的制度配合。
比如煤炭资源储备基地的选择,需要满足很多条件,除了当地要具备储藏条件外,在符合国家调控政策的前提下,还需要建立一套区域资源补偿机制。很多地方政府加快煤炭开发,忽略煤炭资源储备,并不完全是缺乏储备意识,主要还是为了地方经济发展速度。保证煤炭战略储备,不能完全牺牲了地方经济发展。如果牺牲了地方经济发展,这个储备也搞不成。
区域资源补偿一般有两种办法:一是通过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二是通过矿产资源费的减免或返还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