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煤市分析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煤价行情  在线投稿  | 西北站  华中站 | 特约通讯员档案

新疆煤炭开发热下的冷思考

煤炭资讯网 2010-5-20 5:57:18    头条
  眼下,一轮煤炭开发的的热潮正在新疆广袤的大地上如火如荼地进行。近年来,30多家大企业大集团的40多个重大投资项目相继奠基开工,投资总额超过1000亿元。截至2009年底,进驻新疆开发矿产资源的大企业大集团已近200家,投资额达数千亿元。随着众多大企业大集团的进驻投资,目前新疆准东、伊犁等4大煤田、13个重点矿区和11个一般矿区的总体规划和开发建设工作已全面展开,从而进入开发提速阶段。

  尽管热潮涌动,但仍有业内人士对这块日渐成为我国能源战略的重心之地,其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路途,提出了一系列“冷”思考。

  探明储量不及预测量的10%

  近年来,在《矿产资源法》规定的“探采结合”模式的主导下,新疆煤炭资源勘探开发的成果不断显现。不容回避的是,尽管新疆煤炭的理论预测储量巨大,但勘探程度仍然很低,探明储量少。新疆煤炭预测储量2.19万亿吨,占全国预测总量的40%,位居全国首位,但多数矿种探明储量甚至不到预测储量的10%。

  对此,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杨春学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勘探权与优先开发权的结合,已经使新疆在探明储藏量和引入大型企业方面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要使这些已有的勘探成就成为促进新疆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还需要进一步深化这方面的体制改革。杨春学认为,目前,在这方面存在的最突出问题是“圈而不开”。

  2008年7月,杨春学所在的专家调研组一行数十人,在新疆自治区政府的邀请下,前往新疆考察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建设情况,他所考察的重点领域就是新疆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据介绍,进入新疆的大企业几乎都是以“煤化工”作为获得资源开发权的最重要理由。但通过实地调研让他发现,只是原煤的开采和外运,所有的煤化工项目没有实质性的上马迹象,几乎都处于所谓的“论证阶段”,没有实质性的启动项目。唯一的例外是神东天隆公司。其他人的调研结果也大致如此。煤化工项目的投资大,技术复杂、建设周期较长,需要细致的工作。问题的关键是,某些企业有“以煤化工项目之名,行圈占煤资源之实”的嫌疑。

  “圈而不开”拷问探采制度

  已圈占大量煤炭资源的大企业集团“圈而不开”的行为,让新疆煤电煤化工基地的筹建者们头疼不已。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当地县政府负责人说:“这几年,大企业大集团来得很多,质量好、容易开采的资源,基本上被他们‘瓜分’完毕。现在的问题在于,一些企业不认真履行当初与自治区签订的协议,‘圈而不开’或者‘圈而缓开’,拖拖拉拉。后来真正想参与煤炭资源开发的企业,反而没有资源了。我们还不能取消他们的勘探开发权吗。因为进疆大企业大集团的级别很高,县、州政府根本不被他们放在眼里。再说,这些都是自治区请来的‘财神’,基层根本得罪不起。”

  如何应对这种“圈而不开”的现象,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杨春学通过调研后认为,从勘探权与优先开发权制度方面来说,政府应当允许“挑选失败”错误的发生,同时又有纠正这类失误的制度机制。这是人的不完备知识形态在政策形成过程中的自然表现,没有必要讳莫如深。

  在他当时给新疆自治区提交的调研报告中提出,纠错机制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在“探采结合”模式的制度设计上,必须有预设的终止条款。也就是说,为了保证煤炭资源不被“圈而不开”者长期占据,一个较好的做法就是根据预设条件及时将其剔除。为此,对每一个勘探权与优先开发权项目,政府不但事先要有识别项目成功或失败的明确标准,同时还要具有经过一段合理的时间后撤回开发权的自动终止条款。

  发展煤化工的产业选择是否合理?

  杨春学进一步指出,进疆企业获得煤炭开采权的最重要理由是煤电和煤化工。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除了煤电项目获得了一些实质性的进展之外,煤化工项目的进展微乎其微,“圈而不开”的现象也主要出现在煤化工领域。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确实也有一些客观的市场和技术因素。

  煤化工项目都是投资较大的项目,只有大企业才有这种实力。但是,要使这些良好的企业基础转化成为具有竞争力的经济发展实力,还要做更细致的工作。“这其中最为重要的问题是,煤化工产品种类繁多,如何选择有竞争力的产品进行产业化。”杨春学表示。

  他认为,究竟选取哪条产业链,选择哪种产品,属于企业决策的范围。但是,政府管理部门也应对此有所了解,才能判断企业用于“圈占煤田”的名义投资项目是否可行,促进和引导企业的项目选择走向合理化。

来源:中国能源报郭力方      编 辑:一帆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www.cwestc.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煤炭资讯网原中国煤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