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有些地方政府竭力掩饰问题? | |||
煤炭资讯网 | 2010-5-26 8:54:56 头条 | ||
5月20日新华社“新华视点”栏目播发《令人费解的“产权转让”——山西平鲁一价值数亿元企业以一万元卖给个人引发争议》一稿,披露了朔州市平鲁区煤矿改制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稿件发出后,平鲁区政府22日深夜在当地政府网站上作出“回应”,称记者的报道失实。为进一步澄清事实,“新华视点”记者24日下午再次来到平鲁区追踪调查,采访了区政府和区国土、财政、经贸、安监等部门负责人,并于25日在北京邀请国土资源部门权威人士和专家对此案进行评析,发现平鲁区政府在“1万元煤矿转让事件”中,不仅存在违反国家政策的问题,还存在煤矿办证和改制等文件造假等行为。(5月26日新华网) 自己明明存在问题,被曝光后不但不接受批评,不进行反思,反而针锋相对地进行狡辩,并称记者的报道失实。平鲁区政府这种做法可谓是“不见棺材不掉泪”! 然而,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面对平鲁区政府的澄清辩白,新华社记者再次进行了深入采访,揭开了平鲁区政府在“1万元煤矿转让事件”中违反国家政策以及煤矿办证和改制等文件造假等真相。随着记者的采访,反而揭露了更多的问题。辩解原本打算证明自己的“清白”,结果,却暴露了更多的问题,平鲁区政府这叫“偷鸡不成蚀把米”! 近年来,一些地方屡屡“犯事”,被媒体曝光后,不是深刻进行反思,而是竭力掩饰自己存在的问题,或进行狡辩,有的还指责媒体报道失实,将责任推给媒体记者。地方政府这叫“死活不认账”! 然而,事实却往往并非地方政府所说的那样。比如,今年3月3日,耒阳市教育局发出167份调令,将大批农村教师调往市区学校任教,网络出现质疑后,很快,耒阳市政府做出公开回复,声称:此次教师调动是该市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的重要步骤,并经长时间酝酿,是慎重作出的决策,绝非河北武安式突击进人。然而,事实是,经过上级调查,教育局长“被双规”,分管人事的副局长因为涉嫌受贿被批捕。再比如,前段时间,山西曝出“问题疫苗”,面对公众的质疑,山西省政府副秘书长巨宪华在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山西省的疫苗监管是严格的,疫苗质量是有保障的。后来,卫生部通报,山西省疾控中心在疫苗管理上存在问题,包括未经批准并违反技术规程在部分疫苗包装上加贴标签,下发的免疫方案涉及具体疫苗生产企业和批发企业等。 一些地方政府之所以颠倒黑白,竭力掩饰自己的问题,原因无非有二:一是政府官员担心媒体曝光,影响了自己的政绩和形象,所以就竭力掩盖自己的问题,甚至混淆是非,颠倒黑白。二是政府在一些事件中,本来就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甚至还可能存在官员贪污受贿等腐败严重问题,一旦盖子被揭开,后果不堪设想。所以,每当记者曝光一些问题后,一些地方政府往往就会急吼吼地出来澄清“事实”,为自己做“无责”辩护,实际上却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更多新闻:http://huabei.cwestc.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