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國博展中的世界最大火電廠 | |||
煤炭資訊網 | 2018/12/15 10:07:34 頭條 | ||
2018年,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特殊年份,正逢改革開放40周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發(fā)展進步的必由之路,是實現(xiàn)中國夢的必由之路,我們要以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為契機,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將改革進行到底。” 歷史的節(jié)點,總是在一些特殊的年份給人們以汲取智慧、繼續(xù)前進的力量。11月13日,“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整體展覽運用歷史圖片、文字等,充分展示了4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在全國引起了強烈反響。而在這歷史性的展覽中,我曾經工作過的托克托發(fā)電公司的全景照片赫然陳列在“大國氣象”展區(qū)“蓬勃發(fā)展的中國企業(yè)”單元。圖片標注著:中國大唐集團有限公司內蒙古托克托發(fā)電廠裝機總容量672萬千瓦,每年發(fā)電量約占北京社會總用電量的30%,每年就地轉化燃煤1700多萬噸,實現(xiàn)了由輸送燃煤向輸送電力的清潔能源轉化,是世界在役最大的火力發(fā)電廠。 看著圖片上綠地、碧水與藍天白云相映襯的美麗花園式電廠,你可曾相信,二十余年前這里還是一片荒蕪的鹽堿灘。 1996年的冬天,當我第一次站在這片土地上,眼前是淺雪覆蓋枯草的曠野,舉目無物,寒風肆虐,呼嘯回蕩的發(fā)出刺耳的嗚嗚聲。簡陋的宿舍,奔波的腳步,一群熱血的電力人開始了從一張規(guī)劃藍圖到世界最大火電廠的完美蛻變。 歷史的風景,總是青睞不畏艱難,攻堅克難的人們,作為托克托電廠籌備處的一員,親身經歷了托電與改革開放同期飛速發(fā)展的日子,也見證了諸多困難:二十年一遇的寒流、來勢洶洶的“非典”、電力技術瓶頸的突破、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并軌初期的摩擦、日益嚴格的環(huán)保要求……如何建立一個環(huán)保與效益“雙贏”的新型火電廠,把青山綠水和金山銀山一起留在美麗的大草原,托克托發(fā)電廠用二十余年一點一滴的實際行動打造出了改革開放四十年中的最佳范例。 “托克托發(fā)電廠是國家‘十五’計劃重點建設項目,也是‘西部大開發(fā)’和‘西電東送’的重點建設項目……”籌備初期,每一個上報的文件都有這段描述,而彼時,我們還未完全理解這意味著什么?改革開放初期,全國電力缺口高達上千萬千瓦,受電力制約,不少工廠每周都要停工3天,城市的居民區(qū)也是每周要停1-2天電,“停電、蠟燭”,已經成為一代人的記憶,能源短缺曾一度困擾著中國經濟的發(fā)展。針對當時的狀況,“西電東送”戰(zhàn)略穩(wěn)步推進,作為北通道標志性工程的“托克托發(fā)電廠”的建設正式走入了快車道,從2003年開始連續(xù)四年每年投產2臺60萬千瓦機組,隨著2017年五期2臺66萬千瓦機組投產,托克托發(fā)電廠一躍成為世界最大火電廠,而此時全國的電力供應已從緊缺走向了充分寬松,連分布邊遠的所有小村子都實現(xiàn)了“電力村村通”。 從花樣年華到不惑之年,從內蒙到云南紅河州、四川甘孜藏區(qū)……從北方到南方,我隨著電力事業(yè)的發(fā)展走南闖北,攻堅克難,先后參與了“西電東送”南、北兩個通道的建設,雖然也曾有過風霜雪雨中的艱難拼搏、寂寞深山里的經年堅守、拋家舍子的心底酸楚、星月兼程下的奔波勞苦、高原藏區(qū)上的缺氧不適……但我感恩這些別人可能一輩子都未曾有過的難得經歷,這是這個時代賦予青年人的寶貴機會,個人的命運與祖國的發(fā)展息息相關。感謝這開放的四十年,給了我豐富多彩的人生經歷,在最美好的年華投身了最精彩的時代!
作者: 趙霞
|